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如何跨越式进步?

成甲 成甲 2019-05-11

1

“做到最好”与“思想束缚”


混沌大学创新院请来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讲“美学思维”。

在课上,朱教授提出,一个民族/国家只有打破自己过去的思想束缚,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进步 。

 

道理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压根记不得了。

前一段时间,一个论坛请了北京某知名大学的老师讲传播学逻辑,这位教授人很和善,在台上耐心细致地给听众介绍如何看主要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乃至大家在实践中该怎么操作,甚至他还引用了2006年的一组数据来论证他的观点。

 

看着这位教授在台上认真地讲解传播学,我有点走神——朱教授的话改一改大约也是说得通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打破自己过去的思想束缚,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跨越式退步的境地。

 

穷则变,变则通。

可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事的信条是:要做就做最好。


2

与其最好,不如不同


然而,很多时候答案早就变了:与其最好,不如不同。

为什么不去做到最好,非要追求不同呢?

 

我最早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有这个困惑:一定要追求不同吗?人人都不同,社会岂不乱套?再说了,努力做到最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吗?

 

后来,我逐步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1)任何一个“最好”都隐含着某种评价标准。换句话说,“最好”是和某种环境相适应的。

(2)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却按照惯性思维在走,产生路径依赖,仍然沿用过去“最好”的评价标准。可是,这个时候真正“最好”的答案早已是“不同”的。只不过,我们的认知还没有跟上罢了。

 

事实上,99%的人都只会跟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只有1%的人会看到环境的变化,主动开辟一条新路。

 

美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从【最好】到【不同】,寻求新生的过程。

 

梵高的后印象主义绘画让很多人至今觉得困惑——为什么这些扭扭曲曲、画得四不像的作品,会被人们当做艺术品收藏?



原来,梵高的做法就是寻求美学的“跨越式进步”,给美学发展找一条新生道路。


要理解梵高的意义,首先要理解在此之前很多年,西方艺术对“最好”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写实,逼真。而一个艺术家,孜孜不倦奋斗一生的目标就是要能够画得“栩栩如生”。

 

然而,照相机的出现,使得绘画师一生努力训练的功力,在“咔嚓”一下的快门声中,显得不堪一击。

那么,问题来了,在新时代下,艺术家继续绘画的意义还有多大?

 

当然,当时绝大多数绘画师并不考虑这些问题,更准确地说,他们更依赖惯性与习惯,沿着前人走出的路,按照几十年前老师教给自己的绘画技巧,日复一日地训练着自己,努力画到最好。

 

就像当看电视的人大幅减少,自媒体、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一波接一波的时候,还会有人对此视而不见,沿着过去习惯的路径寻找着“安全感”——殊不知这种看似在追求安全感的行为,却是把自己推向了和时代趋势抗争的最危险境地……

 

而梵高是那些少数寻找新时代新出路的人之一。他认为,虽然照相机可以逼真地还原可见之物,但是却拍不出心中之见。于是,他要打破人们对美的思维定势——为什么画的好一定意味着像某个看得见的东西?为什么画出心中的感受、心中的“真实”,不能成为一种“美”呢?

 

正是梵高这种“与其最好,不如不同”的做法,为美学的发展开辟出全新的天地,才为后面的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等等艺术家找到空间。

 

当年,人们并不认可梵高,觉得他是一个疯子。大多数艺术家仍在沿着“最好”的道路努力画出一幅逼真的作品,希望卖一个好价钱。可是到今天,人们不记得那些逼真的绘画师,而梵高却永远被载入艺术史册。

 

每一次,真正困住我们的都不是问题,而是思想。


3

提出“大问题”


我当年看《第五项修炼》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同一类问题反复困扰自己,那么这个问题根本不是来自外部,而是你自己。

 

我后来才明白,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过去经历、经验、知识和思维习惯打造的思想通道里行走的,这条通道里有我们过去的成功经验,有我们认为的不可能,也有我们的恐惧和欲望。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拥有自由意志,实际却逃不出经验认知的摆弄。

 

真正思想精神独立的人,是能够意识到思维遮蔽,且不断努力打破牢笼的人;而这,也是对一个真正终身学习者的永恒要求。

 

可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发现并确信环境已然改变,“最好”已经变化,思想需要破界呢?

 

之所以这个问题重要,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过去的经验看起来还行得通,而新的尝试又看起来那么离经叛道、被人嘲笑,身处其中的我们真的能够看清楚变化吗?

我们怎么确定自己究竟是“坚持正确的道路只是眼前遇到一点困难”还是“已经在错误的道路,只是现在勉强还能维持?”

 

如果在公司一直没有晋升,是公司领导故意为难我,还是我的做法不适应现在的条件了?

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滑,是一时环境随机波动,还是我们经营策略出现战略错误的苗头?

……


类似的问题,我们会经常经历。

我们知道,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因此,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新问题,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然而,古人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如何才能跳到局外,从庐山之外看庐山呢?



我的答案是,在生活中养成提出“大问题”的提问习惯就非常重要。

 

所谓“大问题”,是指一个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决定事情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比如,前面提到,梵高之所以剑走偏锋画出全新的形式,是因为他意识到绘画领域的基本问题发生了变化——过去对真实的图像再现,只能靠绘画师技法,而现在这个功能却可以轻易被拍照替代——他发现这个行业的基本问题发生了变化,所以他努力做出新的探索尝试。

 

再比如,混沌大学和所有的商学院都不同,讲的不是传统的商业理论和案例,而是离经叛道地讲物理学、生物学、哲学、美学……


为什么?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李善友老师意识到这个时代商业人才面临的基本问题发生了变化——现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商业战场越来越无边界,传统商业定义的竞争者往往不是真正对手,跨界竞争降维打击带来的伤害反而是致命的——君不见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对垒竞争的时候,没有一家真正伤筋动骨,可看似不搭界的移动互联网微信崛起,就把大家的短信和语音业务利润几乎全部消灭。


在这种处处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用过去传统商业经验积累的做法还能应对未来吗?


显然不可以。今天环境变化的速度都快大过经验积累的速度了,怎么办?

李善友老师认为要从流变的商业现象层回到更基础的思维模型层——用跨学科的、跨界的通识规律知识来应对这个跨界竞争的时代。

所以,我想,这是李善友老师发现了商学院行业基本问题的变化,他努力做出的新的探索尝试。

 

我和李善友老师相识,也是因为我过去思考过一个大问题:拥有强大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点是什么?

我的思考答案是:

🔷 1,知道问题如何产生的?(理解问题产生的环境特点和变化趋势)

🔷 2,理解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掌握定义问题真相的能力)

🔷 3,掌握什么思想工具可以解决问题?(寻找通用或特殊的规律方法)

 

这三个基本问题,把我带向了3个学科:

🔷 1,复杂科学:理解今天问题产生的背后逻辑。

🔷 2,系统思考:理解单点的问题和网络系统中问题的差异。

🔷 3,思维模型:理解用更可靠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这些领域的知识,对于今天的商业问题——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真正在这个领域探索的人却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还在走“最好”的道路,但我却坚信,最后走出来的,是现在走“不同”道路的人。

 

大问题会带我们去往新道路。


4

真正的求生法则:跳出思想牢笼


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如何实现跨越式的进步?


我想,首先你要通过思考“大问题”来敏锐地发现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环境没有变化,你最多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显著的进步。

只有当环境发生变化,而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时候,你采取不同的策略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的进步。

 

其次,当你判断出环境变化之后,就要果敢地意识到,“与其最好,不如不同”。

朱青生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了美学领域追求“不同”时常用的四个策略:

(1)极限法则——把过去某个做法极度放大或缩小;

(2)对立法则——故意采取和过去完全相反的做法;

(3)比照法则——向看似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做法学习;

(4)否定法则——不承认现在做法的价值,重新另立标准。

 

这些策略对我们在其他领域寻找“不同”做法时,当然会有启发。

但在我看来,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保持一种独立探索的精神,意识到每个人甚至集体都被自己的思维和文化遮蔽,对这种从众的安全感保持高度警惕。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本质上“别人”挤在一个思维通道里寻求“安全感”,而只有跳出“通道”,看似放弃了合群的安全感,却真正站在了安全的岸上。

 

这一点,在今天新的国际形势、贸易战背景、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每个人都更显出格外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都知道,困住我们的不是问题的困境,而是思想的牢笼。


注:本文首发于成甲新书内


今天公众号第二篇文章,是推荐我的好朋友--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的公众号增长课程。川总人很聪明,做事又踏实,善于找问题的关键点--比如,这次课程何川总亲自带助教,以陪练形式教大家掌握提升公众号阅读量的关键因素。如果你对新媒体运营感兴趣,推荐关注。



更多精彩

【1】成甲新书,招募核心内测读者

【2】没时间读书,就用“不读书法”学习

【3】最努力的人,为何遇到大事就搞砸?

【4】生物学:高维打低维的捷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